close

  前陣子與同學去台北做訪問作業,來到了動物園,做完後稍微地環走了一圈,及目驚心,難復猝睹,我看到不再受歡迎的南極企鵝成為一群徬徨的呆子,隔絕在小小的空間,對著玻璃向外投注的一種無辜,震懾了我,使我痛心;美洲狼在小小的空間,失去了它的原野與自由,不再奔跑也失去奔跑的自由,此時,他們不再是動物,不再是個完整的生命,甚至說是寵物恐怕也太過牽強,他們只是一匹匹的展示品,而不遠處的標示正在用來自世界各地的寵物宣傳,"保育"、"愛台灣"。

  我不斷往下走,只看到更多的瘡痍景象,他們被迫要從遙遠鄉土"移監"來台灣,從此失去自由,被以莫名其妙的保育之名,或為國家營利,或成為國家的外交紀念品,每天必須待在被謊言美化的牢籠裡,展示他們的生活方式,直至生命終了,生命除了吃喝排泄之外,只剩下為動物園帶來更多"附加價值"的繁殖,然後一代一代的持續這種世襲的囚禁循環,很多事情不經思考你一點也不懷疑,包裹了可愛、奇特、新奇的外衣,甚至了動物園偷偷地在他們背後插上的保育大旗,殘忍被包裹的一件件的精緻禮物,打上生態的緞帶,賣給可愛的小朋友們悄悄地向下複製結構暴力成為理所當然。

而來動物園消費,更被冠冕堂皇戴上就是為台灣保育盡心力的高帽,一切都被包裝的合理,但我們的生態保育是為了復育棲地讓野生動物能夠再次永續繁衍還是提著籠子宣傳:"你們快買票進動物園來看,這東西快絕種了,沒園費我們不能"幫助"他繼續繁衍下去"(繁衍更多給你們看他多可愛)

去動物園並不是個愛動物愛地球的方式,相反的只是變相鼓勵囚禁更多的動物,逼牠們展示他們的一輩子獻身於一輩子不復自由的牢籠!

以下引用自環境資訊中心

 

塑造明星動物引起關注與商機,或許可以解釋為替其他動物籌錢做保育的管道,但動物園口中的保育究竟是甚麼?台灣人印象中的保育,又是怎樣的概念?是保證有源源不絕的後代產生?或是只要還能「看」到快絕種的珍稀動物,圈養、展示他們的一輩子也在所不惜?還是復育棲地、努力為這些動物在野外的族群有永續繁衍的一天?

 

動物園展示了很多動物,是否具有促進大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共識卻是個問號;如果號稱推動保育卻不斷行銷圈養的明星動物,這個物種和寵物有何分別?

 動物園?  

arrow
arrow

    延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